2000多年前,孟子曾曰:“鱼,我所欲也,熊掌亦我所欲也;二者不可得兼,舍鱼而取熊掌者也。”2000多年后的今天,生产中心赣州公司的家人们立足岗位,在做好基础工作的同时,不断变革创新,智汇柯恩,实现了“鱼”和“熊掌”兼得的佳绩。那么问题来了,看官们肯定好奇这“鱼”和“熊掌”到底指的是什么呢?这二者又是如何兼得的呢?且听笔者慢慢道来。
以前,赣州公司生产部六车间在放膨化玉米的时候,膨化料要经过配料秤、混合机、成品仓、缝包机、机械手码垛等工艺流程,而成品打包时又要放出膨化料到一车间使用。所以,放膨化原料和成品打包这两条线是无法同时进行的,必须停一条成品打包线,方可放出膨化原料。这样不仅造成缝包线、编织袋等材料的浪费,还容易损伤码垛机,降低了生产效率。在朱开明董事长及生产中心董伟祥总经理的指示下,设备技术高级工程师谢良全、生产部经理范敦华积极行动,结合生产实际,对膨化料仓进行了技改。如今,放膨化原料的同时,也能进行成品打包,生产效率大大得到了提高。
设备技术高级工程师谢良全告诉笔者:在朱董和董总的指示下,我和范经理到车间进行了实地查看,通过多次商讨,最终确定了对膨化料仓进行技改。在溜筛上面增加了三通,在三通上面增加了溜管,使得膨化料不进入打包称,而是通过提升机分级筛上的回粉管直接进入成品仓中,最后放入吨袋。这样一来,既减少了缝包线、人工、编织袋、机械手的损耗,又提高了生产效率。
生产部经理范敦华向笔者说道:“一开始,谢良全高工提出在2号成品仓下面接一根管子,但考虑到如果在成品打包的话,还是要停下来才能放膨化料。后来,想到还有一个备用仓,经过这个备用仓不停下也可以放膨化料。为了节能降耗,我们除了购买了一些角铁外,其余部件都是利用废旧材料进行的技改。经过一个星期,技改完成了,经过测试,既不影响生产又可放膨化玉米,降低了膨化机的停机频率,节约了缝包线及用电成本,同时也提高了放膨化原料的投料效率及生产效率。我们还打算将这个技改项目复制到一车间,在一车间实施放膨化高豆流程技改”。